伊减瘦茶叶批发市场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尹祥明,1963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习艺,1985年从事紫砂陶艺雕塑的创作,师从徐秀堂先生,后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8年创建宜兴日月陶坊,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职业陶艺家。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大型紫砂陶艺展览,入选“陶瓷的国度—中国当代陶艺出国巡回展”,法国“中国神话”艺术展,并在全国性的陶艺创作评比中多次获奖,作品被文化部,中国历史博物馆,香港艺术馆等收藏。自幼习艺,1985年从事紫砂陶艺雕塑的创作,师从徐秀堂先生,后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8年创建宜兴日月陶坊,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 ,职业陶艺家。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大型紫砂陶艺展览,入选“陶瓷的国度—中国当代陶艺出国巡回展”,法国“中国神话”艺术展,并在全国性的陶艺创作评比中多次获奖,作品被文化部,中国历史博物馆,香港艺术馆等收藏,并入编“中国现代陶艺家”,“中国当代陶艺”,“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光盘版,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专题------“中国当代艺术先锋”。2003年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委会邀请,参加中国雕塑家欧洲考察团出访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比利时,希腊等国,出版专集“当代中国紫砂陶艺名家----尹祥明作品集”。参展信息1989年宜兴紫砂陶艺展。(中国香港)1991年宜兴紫砂壶艺展。(中国香港)1992年宜兴紫砂陶艺雕塑展。(中国香港)1992年宜兴紫砂敬壶展。(新加坡)1993年宜兴紫砂雕塑展。(中国台湾)1995年中华壶艺展。(马来西亚)1995年宜兴景德镇陶瓷精品展。(中国上海)1997年陶瓷的国度——中国当代陶艺出国巡回展。(中国英国西班牙等)1998年第六届全国陶艺展。中国上海200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国上海2001年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中国宜兴)2002年“中国神话”艺术展。(法国)获奖1998年全国第六届陶艺创作评比,作品“怀古系列一瓶”获二等奖;1998年全国第六届陶艺创作评比,作品“日月组壶”获优秀奖;1999年中国第四届民间艺术节,陶艺作品“回归的庆典”获金奖;1999年中国第四届民间艺术节,陶艺作品“满福壶”获金奖;200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陶艺作品“根”系列获铜奖;200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博会“日月石瓢”壶获伏特创作奖;2001年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陶艺作品“U”韵获银奖。2004年中国第二届无锡太湖博览会,紫砂《神权壶》获得金奖。其它从艺参展以来,被收藏的部分作品:中国文化部收藏《皮包壶》、《竹提梁壶》;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陶艺《沉积》、《哥伦布瓶》;中国香港艺术馆收藏《菠萝万象组壶》;美国现代美术馆收藏《日月组壶》;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收藏《荷包壶》。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普洱茶、其他茶

    职务

    画家简介:周阿成1963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持有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1991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毕业,后执教于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业学院)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创作设计与理论研究;当代雕塑艺术研究。指导学位:美术学)。2002年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同等学历班毕业。成就及荣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持有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个人作品主要雕塑作品:《晨》、《对语》、《阿福一家》、《极限速度》、《孔子行教像》、《一路走好》《子不语》等,其雕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馆藏。 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十届全国美展雕塑《一路走好》铜奖;作品《正月》入围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阿福一家》参展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受邀参选“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受邀参选“中国国际木雕大赛”;受邀参加“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受邀参加“北京奥运雕塑展”等。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普洱茶

    职务

    画家简介:197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南艺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1953年6月生于江苏南京197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南艺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江苏省壁画学会会长江苏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城雕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致力于壁画雕塑及环境艺术研究,作品参加过第八、第十、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及第一、第二届壁画大展,城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城雕展。发表环境艺术方向研究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曾先后出访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韩国、台湾等国,进行教学考察及学术交流。获奖经历《南京地铁壁画》获全国美展铜奖《南京地铁壁画》获省壁画展特别大奖南京机场《飞天梦》获省壁画大展学术贡献奖《国粹—2》获讲话60周年省美展银奖《国粹—2》获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今日大运河》获第三届省壁画展特别优秀奖《国粹—1》获第三届江苏省壁画展特别优秀奖主要作品南京新街口广场城雕《金钥匙》昆山经济开发区城雕《生机》淮安友谊路广场城雕《英杰亭》淮安楚州汽车站城雕《麒麟柱》扬州第二发电厂城雕《光明使者》宿迁运河桥广场城雕《曙光》徐州煤矿高专城雕《希望》泗洪古徐广场城雕《季子挂剑》南京地铁壁画《金陵揽胜》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飞天梦》南京军区军史馆《天职》沙家浜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暴动》等泗洪古徐广场雕塑壁画群作品收藏《唐人诗意》日本诗吟文化院收藏《兰亭雅集》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天职》南京军区军史馆收藏《暴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北巷庙战斗》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会师》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鱼水情深》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做军鞋》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五壮士》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普洱茶、其他茶

    职务

    画家简介:沛雪立,1958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陶艺工作室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评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个展2000年:“沛雪立陶艺展”,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展览馆2002年:“沛雪立陶艺展”,苏州格多美术馆参展:1999年:“中国当代陶艺千禧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览馆)1999年:中国当代陶艺作品展,(荷兰--阿姆斯特丹)2000年:“第二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中国美术学院展览馆)2000年: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学术邀请展,(广东美术馆)2000年:中国内地及香港陶艺交流展,(香港、广州)2001年:“世界陶艺广场展”,(韩国)2001年:“富乐国际陶艺创作营”,(北京、西安)2001年:八千年齐鲁古陶之旅----暨中国淄博21世纪国际陶艺发展论坛(淄博)2001年: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北京)2002年:“第三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杭州西湖美术馆)2002年:中国当代陶艺展(瑞士)2003年:“第53届国际陶艺竞赛”,(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艺博物馆)2003年:延伸与突破—中国当代陶艺状态展(广东美术馆)2003年: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展,(唐山)2003年:“当代中国陶艺展”,(瑞士日内瓦阿琳娜陶瓷博物馆)2003年:“第十八届亚洲国际艺术展”,(香港)2004年:第四届“中国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获奖“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学术邀请展”银奖(2003年)“景德镇杯——国际陶瓷艺术评比”创作奖(1990年)“首届长江流域工艺美术节”银奖(1990年)收藏1990年:重庆市博物馆收藏作品----《生息》(陶筒)2000年: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热土》(陶板)2001年:中国淄博博物馆收藏作品----《盘》(陶盘)2001年:韩国“世界陶瓷博览会”收藏作品----《热土》(陶板)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收藏作品----《青花釉里红瓶》(瓷瓶)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普洱茶

    职务

    画家简介: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朮学院。1993年,参加特区现代艺朮展(香港)。1997年,参加永远的回归南山雕塑邀请展。1997年,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银奖(上海)。1997年,边缘视线第二回展(北京当代美朮馆)。1998年,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杭州)。1998年,佛利雪国际陶艺挑战奖展(新西兰)。1998年,索卡艺朮中心个人作品展(台湾)。1999年,美国《陶艺》月刊国际展及全美陶艺教育年会展。1999年,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学朮邀请展(广州)。1999年,悉尼迈尔基金会国际陶艺奖展(澳洲)。1999年,世纪陶艺邀请展(北京)。1999年,中国现代陶艺作品展(荷兰)。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普洱茶

    职务

    画家简介:1964年生于江苏省宜兴,毕业于江苏大学美术系,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校外辅导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聘客座教授、“中国紫砂优秀青年陶艺家”称号,2004年被评为“中国紫砂十二精英”。作品以其感性创造在理性紫砂世界中独树一帜,并被誉为学院派传统融合的典范,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大展中获奖。2001年作品《海风组壶》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2002年作品《年轮》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同年作品《海风》、《星际》入选埃及“第六届开罗国际陶艺双年展”《海风》被收藏于中国驻开罗大使馆:《束柴三友》、《寿桃》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与香港茶具博物馆收藏:《朽木可雕》被无锡博物馆收藏:2003年《天地》获“第二届全国陶艺展”金奖、《脱颖》获“第二届全国陶艺展”铜奖:2004年《天地》入选法国“中法文化年系列美术作品展-陶艺展”并入选加拿大“中国现代陶艺展”:2004年《潺》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展.。《人民日报》、《装饰》、台湾《紫砂金砂》、香港《文汇报》等报刊杂志多次报导其作品。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普洱茶

    职务

    画家简介:吴鸣,号怡陶,居怡陶园,一九五七年生于中国宜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设计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陶瓷专委会副主任、高级职称评委、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宜兴市政协常委、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紫砂学科带头人。发表作品百多件,论文数十篇。二十多次获省、国家级专业奖,连续三次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展,并获评委特别奖。多次应邀出国办展、讲学、专版个人专集。作品被多个文化机构及博物馆收藏。最早全方位进行现代紫砂创作研究。其创作融合传统、演绎现代、关注未来,自成风格,对现代紫砂创作有积极影响,被誉为“紫砂现代陶艺先河”、“新流派”。代表作有《静观天地》《谦谦君子系列》《泉系列》《日月系列》《生命对话》《大吉祥系列》《大语系列》《段木系列》《人生四态》《庄子.子非鱼》等,并出版了《吴鸣陶艺》专集。在从事紫砂创作的同时,还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绘画与书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著有的文章有《童梦成真陶刻缘》《大智若愚大智慧》《紫砂的本体语言》《承扬有致可喜亦忧——观《首届宜兴陶艺装饰展》《从紫砂现状谈工艺美术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紫砂陶与茶及茶文化随想》《漫谈紫砂陶与现代陶艺》《现代紫砂陶的发展脉络》《世纪心语——与先贤对话》《陶路漫漫》《善待陶艺》等等。编著出版《吴鸣陶艺》作品专集。一九九八年应邀访美参加夏威夷大学第二届东西方陶艺研讨会,一九九九年访问荷兰、法国、西班牙,参加《国际陶艺千年大会展》,二零零零年赴澳大利亚堪培拉艺术学院讲学,在学院画廊及悉尼陶艺廊分别举办个人展,一九八九、一九九二、一九九五三度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展,获评委会特别奖。197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1977年于江苏省陶校学习陶瓷艺术,1986年毕业于“无锡轻工职业大学美术装潢专业”。现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在陶瓷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处展览,入选多种图书。十多次获省、国家奖励。连续三度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展”,获评委特别奖,发表论文数十篇,作品百多件。1996年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举办“吴鸣艺展”及“吴鸣陶艺交流会”,1997年台湾出版《吴鸣陶艺》专集。参加多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多种杂志、电影、电视专题介绍,被誉为“紫砂现代陶艺先河”、“新紫砂”,自成风格。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普洱茶

    职务

    画家简介:叶其鸣:(1957.12--)男,江苏南京人。曾就读中国城市雕塑研究班,雕塑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的各类展览,并获奖。作品《盼》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展、《驰骋银海》参加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冲浪》参加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啥感觉》参加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争先》参加“新北京、新奥运--体育雕塑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创作的城市雕塑作品数十件,建在全国各地的广场、公园和绿地。作品曾多次发表,并被收入有关专辑。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南京雕塑家建筑家协会理事、南京雕塑壁画研究会理事、南京城市雕塑研究会理事.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普洱茶

    职务

    画家简介:吴为山,男,汉族,1962年1月生,江苏东台人。现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美术学、设计学、宗教学三方向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名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总评委。吴为山教授,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总评委。力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并以其“诗风荡漾、文气堂堂”、“形神兼备、气象万千”的独特意象风格实践他的文化理想和艺术追求。从事雕塑创作二十余年,创作了四百余尊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遍布海内外。其作品《睡童》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PangolinPrize),《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天人合一——老子》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自1998年始,吴为山先后在美国瑞曼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联合国澳门教科文中心、台湾中央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酉福画廊等举办个人雕塑绘画展。2006年7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九家单位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该展先后巡展于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江苏省美术馆。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荷兰国家美术馆、美国檀香山博物馆、巴黎第四大学、英国菲兹威廉博物馆等。曾获香港首位“包玉刚杰出艺术家”、“龚雪因杰出学人”、江苏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奖(最高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南京十大文化名人。出版的理论专著有《视觉艺术心理》、《雕琢者说》、《雕塑的诗性》以及画册等十多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上、下集报道。南京博物院设有永久性“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澳门理工学院建“吴为山教授雕塑工作室”。韩国建“吴为山雕塑公园”,无锡建“人杰苑——吴为山雕塑园”。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普洱茶

    职务

    画家简介:1959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87年南京艺术学院毕业,获刘海粟奖学金。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责任教授、硕导,公共艺术与美术学科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持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2、诚一事记 1959年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 1976年无锡市第十二中学高中毕业  1977年无锡市钢窗厂钢窗车间工人 1982年在无锡市美术设计公司任美工 198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工艺雕刻专业 1987年南京艺术学院毕业,获刘海粟奖学金 1987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原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任教 1993年举办《徐诚一木雕艺术展》(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1995年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2000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副教授 200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2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生导师 2002年江苏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2年获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 2002年无锡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3年江苏省第二届雕塑艺术作品展评委 2004年《徐诚一雕塑作品展》(南京艺术学院) 2004年《徐诚一雕塑作品展》(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江苏选送作品雕塑评委 2006年晋升教授。出版《徐诚一文集》。在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举办设计素描成果展、雕塑创作专题学术讲座。应邀去德化陶瓷学院做学术专题讲座,为陶瓷专业毕业班作创作辅导。在德化陶瓷产区建立了个人创作工作室,半年多时间创作德化瓷塑100多件。雕塑《拳击》获北京奥运景观雕塑评比优秀作品奖。 2007年担任无锡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成一集》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8年出版《有德乃化》,主编《起点》,策划组织张崇政老师从艺五十年师生画展与专题年讨会。 2009年出版《徐诚一谈素描》。受邀去安徽艺术学院美术学作《公共艺术何以存在》艺术讲座。担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席。担任江苏省工艺美术家协会陶瓷专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参加江苏省第二届陶瓷作品与论文的评委工作。雕塑《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绞力》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举办2009年度雕塑创作汇报展。 2010年策划组织举办《塑泥铸魂——无锡首届雕塑展》。编著出版《塑泥铸魂——无锡雕塑》。 2011年担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艺术委会委员。3、获奖情况 1985年《屈原》入选江苏省青年艺术周.大型现代艺术展(江苏省美术馆) 1989年《李白》入选《香港中国艺术大展》(中国香港) 1990年《少女》入选《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上海) 1993年《高敏印象》入选《江苏省第二届体育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1993年《相扑为戏》获《江苏省第三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三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996年《二泉映月》入选《‘96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1996年《小辫子》入选《江苏省首届雕塑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 1997年《乐在其中》入选《江苏省第四届体育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1997年《拳击》获《江苏省第四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上海市美术馆) 1997年《国梦》入选《 97青岛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大展》(山东青岛) 1998年《红色恋人》入选《江苏省美术节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1999年《希望》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江苏省美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希望》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中国美术馆) 1999年《城市少女》获《程及美术基金美术创作竞赛》金奖(江苏无锡) 2000年《阿福》获《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艺术大赛》木雕三等奖(福建惠安) 2001年《我们赢了》获《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广东省美术馆) 2001年《阿福》入选《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1年《上网》入选《庆祝建党80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2001年《其其格》、《阿福》入选《江苏省七彩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02年《裂》获《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艺术大赛》石雕二等奖(福建惠安) 2002年《喂——》入选《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江苏省美展》(江苏省美术馆) 2002年《二泉映月》获《首届中国国际艺术作品大赛》三等奖(浙江东阳) 2002年《裂》入选《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作品展》(浙江龙泉) 2003年《二泉映月》入选《江苏省第二届雕塑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2003年《阿福》获《江苏省第二届雕塑作品展》学术贡献奖(江苏省美术馆) 2004年《我想飞翔》获《庆祝建国55周年江苏省美术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 2005年《孤独》入选《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江苏省雕塑家优秀作品邀请展》(江苏南京) 2005年《破浪》获《第六届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佳作奖(南京艺术学院) 2005年《2004城市百态系列》入选《黄天厚土雕塑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 2006年《拳击》获北京奥运景观雕塑评比优秀作品奖(中国北京) 2009年《绞力》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4、出版书籍: 2005年出版《成一集》,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诚一集——造型艺术理论与方法研究》以素描研究为基础,中外雕塑渊源为支撑,公共艺术设计研究为核心,以较为广阔的视野,着力探讨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新路向,观点富有新意,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公共艺术设计方法和理论的研究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是我作为一个热爱雕塑和从事艺术与设计教学工作者在文字、作品方面的一次结集汇报。(图aa) 2007年出版《徐诚一文集》,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是我继《成一集》之后第二次对艺术创作、设计与艺术教学实践中思考体会的一次结集总结。本书共分为五部分:空间的凝聚——感悟雕塑;遥远的回响——传统文化之迹;城市的名片——论公共艺术;基点的启蒙——教学随想、;人文的信仰——感言艺术。(图bb) 2008年出版《有德乃化》(上下卷),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2006年,我应邀去福建德化陶瓷学院做学术专题讲座,为陶瓷专业毕业班作创作辅导。因此有机会与德化瓷产区的民间艺术家探讨交流,学习取经而受益匪浅,在雕塑创作思路与认知上启发触动较大,我把心得体会结集成册。本书重点介绍了德化瓷塑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延展以及我在德化陶瓷产区建立了个人创作工作室后半年多时间创作德化瓷塑100多件的作品展示。(图cc) 2009年出版《徐诚一谈素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是我研习素描近三十年的心得积淀,又是充分结合中国发展中的设计学科对适宜生源选拔和日常素描教学改革的最新探究。(图dd) 2010年编著出版《塑泥铸魂——无锡雕塑》(上下卷),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共计640页,全面梳理回顾无锡雕塑历史,为60名雕塑家撰写有关雕塑艺术创作成果评论文章。(图ee) 2011年出版《诚一雕塑——雕塑艺术创作与研究》,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书中包括了承欣茂、陶文沂、何晓佑等数十位学者、教授、艺术家对于我的评价;我的获奖作品及其他雕塑作品的展示;对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等内容。(图ff)5、作品展示(1)获奖作品: a、1993年《相扑为戏》获《江苏省第三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三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这是我的第一件作品参加全国性重要美展,成为我雕塑创作与参展的重要转折点和起始点。(见图片相扑为戏) b、1997年《拳击》获江苏省第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上海市美术馆)。2006年《拳击》获北京奥运景观雕塑评比优秀作品奖(中国北京)。(见图片拳击) c、1997年《乐在其中》入选《江苏省第四届体育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见图乐在其中) d、1999年《希望》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江苏省美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中国美术馆、金奖空缺)。《希望》以洪水、女童、书包为叙事元素,表现抗洪救灾斗争中的感人场景。滔滔洪水中奋力呼喊的农村女童,倔强的她右手紧扣头顶怕被浸湿的书包,左手紧抱着漂浮在水面的树木,求生的希望和求学的希望交织在一起汇聚成强烈的艺术视觉力量。作品中我想表达一种真实而非现实的生活题材内容。这件作品的创作得益于我那段生活经历的真实情感体验。这种创作是真挚的、纯粹的、人文的、体悟的,是心灵的撞击。作品《希望》的名字,还是在作品送省里评审之前张崇政老师帮助取得。《希望》获奖后,著名雕塑家钱绍武老师在中央电视台的《美术星空》节目中做过专门介绍与点评。 e、2000年《阿福》获《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艺术大赛》木雕三等奖(福建惠安)(见图片阿福2) f、2001年《上网》入选《庆祝建党80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见图片上网) g、2001年《其其格》入选《江苏省七彩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见图片其其格) h、2001年《我们赢了》获《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广东省美术馆)。(见图我们赢了) i、2002年《裂》获《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艺术大赛》石雕二等奖(福建惠安)。(见图片裂)雕塑材质本性是自然之本,也是文明之本。雕塑创作的价值意义是在于表现生命对于自然材质的无限依赖。所以雕塑对材料的选择和探究、对艺术语言的锤炼、对人物形象和情态的塑造,都是围绕表达人的生命本性和人类文明本质展开的,体现雕塑家对“天道”与“人道”之关系的深刻探寻,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重返生命本源和直达无为之自然境界。这件作品表现出花岗岩石撕裂的语言元素,具有一定的视觉感染力与震撼力。这是我第一次动手尝试动用大型气动电动工具来辅助完成这么大体量的石雕,作品获奖得益于对石材材质元素的创作性表现形式。 j、2002年《二泉映月之一》(木雕)获《首届中国国际艺术作品大赛》三等奖(浙江东阳)。(见图片二泉映月木雕) k、2003年《二泉映月之二》入选《江苏省第二届雕塑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见图片二泉印月)雕塑《二泉映月》的创作过程,其实是我心灵得以不断净化的情感体验过程。是一种被内心的力量所驱使进行的创作,这种创作是内心的,是心灵的撞击,因为我一直被这位音乐大师阿炳深深感动着。这些年里我前后做了好几件雕塑《二泉映月》的创作,阿炳的独特身世与经历,身心的磨难与悲苦,我们是无法去体验与感悟的。阿炳用他的全部身心,为过去一百年的中国谱了这首曲子。二胡曲如流水般在人们的心间轻轻拂过,悲伤者听到劝勉,抑郁者听到抚慰,烦躁者听到宁静,贫困者听到叹息。 l、2003年《阿福》获《江苏省第二届雕塑作品展》学术贡献奖(江苏省美术馆)(图片阿福) m、2005年《破浪》获《第六届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佳作奖(南京艺术学院)(见图片破浪) n、2005年《2004城市百态系列》入选《黄天厚土雕塑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见图人间百态) o、2009年《绞力》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见图绞力) p、2009年,雕塑《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见图片)这件《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是我努力用自己的塑造语言创作来真实表现我内心印象中的阿炳。为阿炳造像,是我这二十多年里雕塑创作最重要的题材内容,这件不锈钢锻造的阿炳塑像是我用无数的汗水与泪水、用无数的敲打锻造与火焰烧烤、用我所能付出的艰辛劳作、用我对阿炳的无限敬重与情感祈求去完成的。我想正因为是塑造阿炳,我以创作过程的艰辛来体会阿炳音乐生涯的苦难,以期在精神层面上与阿炳重逢相知。(2)德化瓷塑系列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对陶瓷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德化白瓷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人以感官与触觉上的无限享受。我以雕塑创作的角度介入陶瓷材质,尝试借助德化瓷的特有材质语言来表现我们的创作意念。 这批选择德化白瓷作为雕塑材质媒介所创作的瓷塑系列作品,是我贴近民间艺术产区、贴近传统艺术的创作经历。我在德化遇到不少瓷塑高人,他们从不显山显水,朴素低调,只是把瓷塑当做自己谋生的一种生活方法。他们没有职称、没有耀眼的光环,然而他们在瓷泥捏塑中的超凡技能与塑造把握,无不让我感觉到敬佩,对这些深藏不露的民间艺人充满无限敬意与真切情感。(3)意象紫砂壶系列(4)其他作品 a、梅兰芳: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代大师,他的京剧表现艺术反映了那个时代所代表的杰出文化艺术成就。这件雕塑的创作,我尝试打破常规的构图形式,着力表现现实生活中神采奕奕的梅兰芳,与梨园舞台上他所扮演的经典戏剧人物艺术形象相呼应。它成为我在主题性雕塑创作中一次新的语言形式突破。艺术贵在创新与发现,艺术中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各异,然而其内在的艺术创作规律是相同、相通、相融的。 b、泥塑头像 c、新惠山泥人:生于、长于无锡,立业于无锡的我雕塑创作语言形式的选择终究是受到无锡惠山泥人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可道,非常道”,我的雕塑与江南水土的滋养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这批泥塑是我在无锡惠山泥人厂创作室完成的,惠山泥人这一样式一直是我关注并得以滋养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早年刚开始学画时,就经常喜欢去当时还处于兴盛发展时期的无锡泥人研究所与惠山泥人厂创作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雕塑家柳家铨先生,很大程度上我正是在他作品的影响下选择了雕塑。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普洱茶

    职务

发布茶叶品牌信息